概念规划: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时代产物

 
时间日期:2007-2-28        已被阅读次:[5614]
 
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卞芸芸

【摘 要】 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产生的宏观背景,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是全球化时代,城市面对快速多变、严峻挑战的环境,
      为求得自身的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也是城市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主导城市发展的一种尝试。本文结合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
      战,对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内容和工作重点作出讨论。
【关键词】 概念规划 规划体系 城市发展 市场经济

  1 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对城市规划工作的新要求
  战略规划产生的宏观背景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
是全球化时代,城市面对快速多变、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自身的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
划(王静霞,2002),也是城市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导城市发展的一种尝试

  1.1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20多年来,我国通过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济的转变,中国经济正逐步融入世界。如今,市场己经取代计划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
城市政府指令性的计划、规划只能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市场经济手段的补充。另外,经济
全球化趋势以及我国正式加入WTO,中国经济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城市的发展在拥有
全球化的资源和市场的同时,也将面临来自全球化的城市竞争,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应该具有
全球视野。
1.2城市群的出现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研究认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在中心城市的竞争上,而以中心城市为核
心的城市区域是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崔功豪,2002)。城市的发展一方面
要求区域联合,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区域内城市之间的竞争,这就需要协调好区域内部城市之
间的关系。但是,由于传统的城市规划受到行政界线的限制,无法从区域协调的角度研究城
市的发展问题,因而出现了许多区域内部城市之间恶性竞争的情况。区域内城市之间“共生
共荣”的关系,要求城市与区域“捆绑出击”,城市规划也应该着墨于区域研究,考虑区域
发展和协调问题,实现城市与区域的共同发展。
1.3城市功能组织的日益复杂化以及城市发展的快速多变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伴随着城市的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城市的规模
结构、功能组织正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城市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与外部联系更为紧密。可见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碰到的新问题、新现象将层出不穷,这
就要求城市规划者具有战略眼光和发展新思路,城市规划应具有更强的研究性功能和时间弹
性。同时,我国许多城市的经济保持持快速的增长态势,“规划赶不上变化”的现象十分突
出,这就要求城市政府需要超前的眼光;而传统的规划根本无法准确预测城市的发展趋势,
特别是人口和用地等指标。
2 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开展概念规划的必要性
2.1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过于繁琐的编制和审批程序使城市规划滞后于城市发展。这一点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尤为
突出,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庞杂、面面俱到,要求既深又细,上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城镇体系,下至工程管网、文物古迹保护以及详细的现状资料、数据,统统包揽了进来,造
成这一层次规划在大方向上研究不透,在实施上又无法操作的局面。而漫长、复杂的审批程
序使得"规划完成之时就面临过时",而且很多发展机遇也就在漫长的等待中稍纵即逝。
  法定的规划编制内容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游戏规则。由国家法律法规确定下来的繁
琐的规划内容并不完全适合某个特定的地区,也不一定是地区政府为了城市发展需要进行的
规划,这样就存在着“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的走过场效果。而且,当今城市之间的竞争很
大程度上是城市空间环境的竞争,城市政府需要的是“经营城市空间”而不是简单的“划分
用地类型”。
  静态的、单一的规划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变性和复杂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现时
环境条件的日趋复杂使得准确地预测城市未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传统的总体规划,一般近
期规划5年,远期规划20年,这是一种“看两步走一步”的规划模式,阻碍了人们预见20年
以后可能发生的质的变化。一旦城市发生质的飞跃,木己成舟的规划格局将难以适应城市新
结构的要求,这种过死、过细的静态规划往往被不断变化的实际发展所突破,令规划部门疲
于调整修改,始终处于有规划又无规划的状态。
2.2 概念规划产生的必然性
  市场化的背景下城市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政府需要更加深刻地研究城市的发展问题
。随着城市面临来自区域甚至全球其他城市的竞争,光有微观的建设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经营
城市的需要,城市必须进行符合自身情况的宏观战略管理,把握大的发展方向。
  市场竞争的时效性也要求地方政府寻求更为便捷的规划审批办法。由于战略规划研究游
离于法定总体规划体系之外,地方政府就可以利用战略规划寻找到一种更为灵活的规划工具
来应对现实的建设问题,及时调整城市发展的思路,特别是在城市发展空间出现突变的时候
,如行政区划的调整。
  城市的许多发展问题已经超出城市本身,需要区域的配合协调发展;而我国现实中的区
域协调机制没有健全,区域政策不够明确,而且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战略规划正是城市
政府为谋求在区域发展中的城市定位而产生的一种技术上的帮助。
2.3 概念规划产生的必要性
  概念规划对相关层次规划的编制具有指导和补充作用。在实践中,内容繁杂、面面俱到
的现有城市规划编制体系面临市场经济大潮和城市快速发展的冲击显得软弱无力,在编制规
划纲要时总难逃传统模式的束缚,在编制思路、内容及方法上无大的突破。而概念规划侧重
于发展方向和各学科的综合平衡,具有内容简化、重点突出,强调多目标、多方案的比较,
强调规划的灵活性等方面的优点,可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通过概念规划所得
出的多方案比较、高层次研究也将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思路,概念规划的战略性、
前瞻性和整体性为我们编制基本规划提供了有利的指导。
3 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工作重点分析
3.1 我国现阶段概念规划区别于传统规划的特和进步
  以“研究”为精髓的规划。比起以往的规划,“概念规划”更侧重于对城市或地区社会
经济发展的研究和论证,有关区域分析、现状分析、规划地区发展的战略研究(经济、结构
、生态、文化等)等等都占据了规划成果的大片篇幅。
  内容简化,有选择地研究问题。传统规划编制要求内容面面俱到,而且过于全面繁杂的
内容常常把城市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淹没其中;而概念规划则强调对传统规划编制内容的
简化,区分轻重缓急,注重长远效益和整体效益。
  强调多方案的比较。传统的规划强调完美,并且需要立法,不能做多方案的对比选择;
而目前概念规划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几家规划设计单位参与研究并各自提供研究方案,并在此
基础上经专家研讨论证,确定综合深化后的方案。一般最后的方案更强调各家规划单位提出
的值得借鉴的发展理念的综合。
  强调规划的灵活牲。与传统规划相比,概念规划的灵活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一是淡化时
间期限;二是概念规划的动态特征,可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三是突破地域界
线,从区域角度进行分析,在编制上也突破了传统规划编制的"八股文"。
3.2 我国现阶段概念规划的研究内容和工作重点
  通过对已有的实践成果分析和借鉴已有的理论,笔者将概念规划的研究内容和工作重点
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经济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城市产业选择、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竞
争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通过经济发展分析为城市空间结构规划提供必要的框架。
概念规划实践开始以来,经济发展规划一直是其研究的重点;(2)城市社会与文化发展规
划:战略规划一般注重社会的全面发展,强调人文、人居环境建设;(3)城市空间结构规
划:一般包括城市结构布局、生态网架以及交通网络等方面的内容,是概念规划的重要内容
,也是传统规划的延伸。其中,城市结构布局主要是研究城市整体的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形
态的塑造,构造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生态网架是在维持区域自然生态系统支撑能力的基础
上,建构合理、稳定、均衡的城市生态结构;交通网络主要指对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进行规
划,构筑空间结构的支撑系统。城市空间结构规划是城市上述几大规划内容的载体,有人曾
把它比喻作“舞台”,而把经济、社会、生态、历史文化等规划要素比喻为通过舞台而上演
的“主戏”。
  以上所举的三点是大部分概念规划所涉及到的,此外不同的城市在规划时还要根据自身
需要增加相关的专题研究内容,或对某一方面的内容的研究更加侧重,比如象杭州、西安这
样的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历史方面的研究必然成为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仇保兴 著. 追求繁荣与舒适——转型期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策略.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5月第一版。
  [2]黄亚平 编著. 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3]李芸 著,《都市计划与都市发展--中外都市计划比较》,东南大学出版社。
  [4]陈友华、赵民 著,《城市规划概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5]顾朝林 等编著. 概念规划 理论•方法•实例.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年10月第一版。
  [6]王凯. 从广州到杭州-战略规划浮出水面. 城市规划. 2002(6)。
  [7]戴逢、段险峰.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前前后后——关于广州战略规划的提出与
思考. 城市规划. 2003(1)。
     
 
 
版权所有:佛山市建筑业协会网 ©Copyright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内容由佛山市建筑业协会主办 粤ICP备12051728号
联系电话:秘书处:83994840    办公室:83214154  技术部:83214153  市场部:83218371  培训部:83385113、83355175、83215113 
联系传真:秘书处、技术部、市场部:83218371  培训部:83385113  电子邮件:fsjx@fsjx.org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同华东一路20号